近年来,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以党建引领为轴心,统筹推进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发展模式,实现为民服务“1+1>2”,打造了一条“需求精准对接、资源动态调配、服务专业嵌入”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链。
党建引领,凝聚治理合力
秀洲区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,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,构建“社区党委+”党建模式,融合社区党建与“两新组织”党建,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。
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,将政府、企业、慈善等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,培育孵化出一系列优秀的社区社会组织,并与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党建联建,共同建立一个辐射广泛、响应迅速、执行高效的志愿服务生态圈;同时调动辖区新就业群体等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加入志愿服务队伍。
秀洲区社会组织数量众多,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。目前,全区共有登记注册社会组织395家,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000余家。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,秀洲区将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,并制定了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引》,为4大类17小类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。
在基层治理中,秀洲区针对政府管理不到底、公共服务不到边、群众参与不积极等难点问题,充分利用社区社会组织的公益属性和扎根基层的特点,为社区提供涵盖养老、托育、助残、就业帮扶等多个方面的服务,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在创新和传承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中的作用。
目前,全区有注册志愿者12.7万名、志愿服务队伍1161支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70万小时。
党员社工开展青少年学业帮扶、心理支持志愿服务
专业带领,精准服务群众
专业社工是基层治理的骨干,志愿服务是参与治理的可靠力量。过去,志愿服务常常面临“有热情缺方法”的困境,而社工的专业优势又需要落地载体。为解决这一矛盾,秀洲区引导区内专业社工机构积极培育志愿力量参与社会治理,并开展专业督导服务。其中,嘉兴市秀洲区孝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孝慈)开发制作了《志愿服务管理实务手册》,规范优化志愿服务流程、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、关注志愿者礼遇关怀。
专业社工的嵌入,提升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回应需求的精准性。如,孝慈开展“社工帮”志愿服务项目,由社工带领志愿者围绕个人、家庭、社会三个层面对困难农户实施“造血式”帮扶。通过农技专长志愿者开展指导培训、城乡供需对接等举措,成功帮助困难农户解决了低产、滞销等问题。5年来,孝慈通过宣传活动与带货服务,帮助86户农户实现平均增收10157元,同时培育了一支由“社推官”“带货官”等组成、规模超过800人的稳定助农志愿服务团队。
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的融合,还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上。小伟(化名)在青少年时期层遭受性侵犯,出现了失眠、头晕等生理反应和用手捶墙等过激行为。孝慈社工第一时间为他制订了个案计划并进行危机干预,邀请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对他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,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师志愿者为其调适亲子关系。另外,还安排体育老师志愿者引导他进行体育锻炼,帮助他转移注意力。目前小伟整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,正积极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,准备开启新生活。
群众有需求,社工和志愿者有服务。秀洲区洞悉多元化的群众服务需求,通过“以社育社”培育志愿服务骨干人才——通过10余家专业社工机构以结对共建、项目帮带等方式实施“牵手成长计划”,培育志愿服务队伍500余支,并联动嘉兴大学、南湖学院等多所高校,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,为社会组织储备志愿服务骨干人才资源。
目前,秀洲区共有持证社工3778人。通过专业社工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研发、展示、实施、评估等全过程管理,累计已孵化志愿服务项目1000余个,培育志愿队伍1161支。
社工带领志愿者开展助农带货志愿服务
志愿服务,打通治理末梢
志愿服务是赋能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。为困难家庭量身定制的自我造血帮扶项目“种子计划”、为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的有福“童”享项目、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的“社区微动力”自治家园项目、帮助低保低收入家庭儿童健康成长的“筑梦规划师”……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的涌现,是秀洲区通过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服务模式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生动实践。
嘉兴市秀洲区芯悦社工事务所的“代理妈妈”项目,便是志愿服务赋能社会治理的生动例证。该项目团队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组成,有医护人员、心理咨询师、检察官、律师、社工等,她们通过上门慰问、作业辅导、小组活动等服务,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帮助。从2020年至今,“代理妈妈”项目团队已发展到98人,她们用爱心行动为136个孩子编织起温暖的成长环境。
2024年以来,秀洲区共开展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志愿服务活动1.5万余场,破解小区卫生、公共安全等治理难题2000余个,为群众解决各类实际困难900余件。为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,秀洲区还通过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等方式,挖掘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志愿服务项目,如“红心56”圆梦助学项目、“1+1”亲子课堂志愿服务项目、“一口暖心饭”爱心食堂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等。
(来源:中国社会工作)